收录超15万个 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》发布
]中找到我们不能解释的,能批驳我们的原文证据,就算我们失败了。
在此,谨有幸指出,墨家或墨学是如何运用先秦哲学的名实观,做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,最终利成为义的名之实谓的。但此知不必即得其所求,故谓而不必得之也。
既以天为法,动作有为必度于天。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?墨子先举二士为例,一士执别,一士执兼。《礼运》里就有本于天的观念,圣人作则,必以天地为本。其人兹众,其所谓义者亦兹众。一个兼字,把中国哲学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、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兼即仁矣义矣可证墨子所谓仁与义在某种意义上实可相贯通。毛老先生愤愤不平地说:一夜之间,苏、东巨变,天下不义。然则反之吾心,而即已得万物之本体。
[18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二卷),第27页。然即心名体,究是权说。如,境是所缘,识是能缘,故境即是识的所缘缘。只有把他的本身的自动的力推出来,而假说为因缘[17]。
他说:譬如大海水是一,而其显为众沤乃条然宛然成分殊相。其性离扰乱,故说为寂。
[16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三卷),第52页。熊十力说:仁者本心也,即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。熊十力说:物界演进约分二层:一、质碍层。[43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三卷),第21页。
[52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六卷),第567页。如果不承认有本体存在,不仅宇宙没有了存在根据,而且人生也会失去存在意义。万德万理之端皆乾元性海之所统摄(……乾者,动而健之势用,元,犹原也。[22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输全集》(第三卷),第59页。
[59]从宇宙万有发展不已来看,若本体是单纯性,则其必无法起变动。二、摄所归能,得入实智故。
正因为如此,其唯识论乃新唯识论,而非旧唯识论,因为旧唯识论以妄执的心即取境的识为实在。),于变易见不易是即用识体(如于一一沤而知其各以大海水为体,不可于沤外别觅大海水。
[57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七卷),第567页。熊十力说:识是能缘的,境是所缘的。唯识的旨趣,是把境来从属于心,即显心是运用一切境而为其主宰的,是独立的,是不役于境的。他说:识者,心之异名。即,不可将妄执之心视为本体之心,因为本体之心指超越的本心。不易而变易是即体成用(大用流行是名宇宙万象。
若无大海水,便没有众沤。并通过对其特征的分疏,进一步论定了乾元之所以为本体。
[⑤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二卷),第16页。《易》以乾元为万物之本体,坤元仍是乾元,非坤别有元也。
熊十力赞同罗素的这种观点,并以此来佐证自己的思想。所谓等无间缘,是指前识能引发后识,故前识为后识的缘。
[61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七卷),第23页。即,乾指本体之势用即宇宙万有,元乃万有之本体。无虚妄分别,故云无知。[35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六卷),第299页。
如果说没有,那么极微亦非真正的极微。他说:就本体上说,是要空现象而后可见体。
关于别计有,其错误在于不悟此境若离自识便无有物[③]。夫用依体起,故说妄识依真心故有。
也为了强调本心之绝待,从而超越心物之对待,熊十力将本心亦名为乾元。言其胜用,则宰物而不为物役,亦足征殊特。
[68] 萧萐父主编:《熊十力全集》(第四卷),第564页。元成为乾,即为乾之实体。依他起性指诸法乃众多因缘和合而生起,故诸法本身只是因缘和合的假有。二曰实体是万物的内在根源,不可妄猜实体在万物以外。
……一切物没有不是互相为缘而现起的。这样,通过破相、显性和论性三个步骤的讨论,熊十力完成了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本体的建构。
他说:由分别起,境方起故。刹那刹那,新新突生,说一切物无有断。
他说:本体不是离我的心而外在的。此一大生命非可剖分,故无内外。